鉴定反应的中间产物,柴油车和汽油车污染气体检测

ctsy_admin 2023-09-18 技术资讯 152

image.png

微信号:Leeyo931201
咨询仪器,傅里叶红外,配气仪,烟气分析仪,尾气路检仪
复制微信号

zhanshitu.png

auto650 尾气检测仪

摘要简介

在复合金属氧化物界面之间建立强耦合异质结界面是提高CO-SCR催化剂活性的重要策略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CuCoO2改性的CeO2催化剂(H-CuCo-CeO2),该催化剂具有宽的低温活性窗口,在175°C下实现了100%的NO转化率,并在抗H2O和SO2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。基于XPS、Raman、OSC和原位DRIFTS测试结果,系统地研究了H-CuCo-CeO2催化剂在CO-SCR反应中的机理,揭示了催化剂的异质结界面对反应性能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CuCoO2结构的改性促进了Cun+物种在H-CuCo-CeO2催化剂层间的迁移,增加了表面Cu+-O-Cu+活性位点,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氧空位的形成(O2–(ads)→ O-(ads))在催化剂表面。此外,氧空位浓度的增加也有效地促进了NO离解为[N]以产生N2,并将离解的[O]物种转移到活性位点以进一步完成CO的降解。这项工作不仅为研究强耦合CuCoO2-CeO2异质结界面提供了思路,而且还为空气污染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脱氮催化剂。

背景介绍

目前,移动源(柴油车和汽油车)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气体,如氮氧化物(NOx,即NO和NO2),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,如酸雨、雾霾以及肺部和支气管疾病。一氧化碳(CO)也对人类构成各种风险,例如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,降低其携氧能力,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。这些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。随着氮氧化物(NOx,即NO和NO2)和一氧化碳(CO)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,减少这些排放的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。其中,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已被广泛使用,但仍存在NH3泄漏等缺点。移动源通常同时产生NO和CO污染物,CO选择性还原技术可能是实现两者同时控制的最有前途的 *** 。

图文解析

不同催化剂的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。其中,H-CuCo-CeO2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,在175°C下NO转化率接近100%(图1A),并且它也超过了同系列催化剂的活性。相反,CeO2具有最差的催化活性,即使在250°C的中高温范围内,NO转化率也低于50%(图1A)。这意味着CeO2载体在催化活性中不起主导作用。与I-CuCo-CeO2催化剂相比,在175°C下的NO转化率(接近90%)低于H-CuCo-CeO2(它也优于同系列催化剂的活性)。这可能是由于H-CuCo-CeO2催化剂中CuCoO2和Ce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,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。可以发现,当温度升高到400°C时,H-CuCo-CeO2和I-CuCo-CeO2两种催化剂的NO转化率都保持在100%。这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NO转化率,而且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。特别是,与大多数报道的催化剂相比,H-CuCo-CeO2在CO-SC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。在NO反应的CO选择性还原过程中,NO可以进一步还原为N2或N2O,如计算催化剂的N2选择性所示(图1B)。所有催化剂的N2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,并且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有效地促进了NO的进一步还原。其中,H-CuCo-CeO2和I-CuCo-Ce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2选择性,表明在200°C以上NO可以完全还原为N2。图1C显示了CO转化,其活性显示出与NO转化相似的模式。然而,当反应温度达到175°C时,没有一种催化剂达到80%的CO转化率。同时,测试了催化剂对H2O蒸汽和SO2的耐受性。从图1D中可以看出,当催化剂在200°C下暴露于50ppm SO2气体时,H-CuCo-CeO2催化剂的NO转化率降至85%,但仍高于相同条件下I-CuCo-CeO2的NO转化(接近70%)。当SO2被切断时,可以看出催化活性没有完全恢复。这主要是由于反应产生的 *** 盐的不可逆性。这表明H2O蒸气对催化剂反应的影响是可逆的。当将5vol% H2O和50ppm SO2引入反应体系中时,H-CuCo-CeO2和I-CuCo-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。NO转化率的显著降低如图1F所示。在从反应系统中切断SO2和H2O之后,NO转化没有恢复到其初始活性。这表明H2O和SO2对NO的抑制是不可逆的。


image.png

图1 不同催化剂的NO转化率(A)、N2选择性(B)、CO转化率(C)、抗SO2性(D)、抗H2O性(E)和抗SO2+H2O性(F)

测试结果分析

通过原位DRIFTS鉴定了I-CuCo-CeO2和H-CuCo-CeO2催化剂之间反应的中间产物,从而详细阐述了CO-SCR反应的反应机理。在不同温度(50-400°C)下进行了NO吸附的原位DRIFTS实验,以进一步研究NO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,结果如图2A和2B所示。I-CuCo-CeO2催化剂在1085 cm−1和1259 cm−1处观察到密集带(图2A),其分别归因于亚硝酸盐(-O-N-O-)和硝基(-NO2-)键带。亚硝酸盐阴离子具有C2v对称性,在1259 cm−1处显示Vas(NO2)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硝酸盐物种的条纹变得更加突出,这表明催化剂在NO气氛中形成的硝酸盐往往更稳定,不太容易分解。1650 cm−1处的衍射峰归属于桥接硝酸盐((M−O)2=NO)。可以注意到,衍射峰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更加明显。这表明形成的硝酸盐是稳定的,在高温下不容易分解。这些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硝酸盐物质。盐中吸收的亚硝酸根离子存在于2391-2150 cm−1区域。可以看出,两种催化剂在该区域都显示出清晰的衍射峰,归因于由NO2分解形成的NO+。可以看出,H-CuCo-CeO2催化剂出现在该区域中,其峰值强度比I-CuCo-CeO2更强,这可以通过其形成的物种在高温条件下更稳定且不易分解来解释。图2C显示了I-CuCo-CeO2催化剂在CO气氛下的原位DRIFTS结果。1027 cm−1处的衍射峰出现在单齿碳酸盐物种中。1137 cm−1和1540 cm−1处的衍射峰分别归因于螯合碳酸盐的对称和不对称拉伸振动模式。H-CuCo-CeO2催化剂(图2D)显示了1186 cm−1处的碳酸盐物种带,1383 cm−1显示了具有强稳定性的吸附羧酸盐的振动(vs(COO-))。2090 cm−1处的谱带归属于Cu+-CO。I-CuCo-CeO2催化剂的Cu+-CO衍射峰弱于H-CuCo-CeO2,表明Cu+是CO-SCR反应中极其重要的物种。衍射峰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,直到它消失(150°C)。这是由于Cu+还原为Cu0,这与H2-TPR的结果一致。类似地,气态CO2出现在2200-2400 cm−1范围内,CO-Cu+物种的强度逐渐降低,表明CO-Cu+与催化剂表面存在的氧物种反应形成CO2。最重要的是,H-CuCo-CeO2催化剂在2223cm−1处的衍射峰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这归因于表面配位氧空位。这进一步解释了CuCoO2-CeO2异质结界面促进了Cu+的产生、表面配体氧空位的产生,并提高了催化剂在CO-SCR反应中的低温活性。在模拟反应条件下进行了NO和CO共吸附的原位DRIFTS,以研究I-CuCo-CeO2和H-CuCo-CeO2催化剂的表面性质,结果如图2E,2F所示。可以清楚地发现,在CO和NO共吸附的大气条件下,催化剂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。这主要是由于NO的不成对电子的存在,这些电子优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,从而抑制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,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。在整个2200-2400cm−1区域观察到气态CO2,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。这里观察到一种不同的现象,H-CuCo-CeO2催化剂在2108cm−1和2179cm−1处的衍射峰归因于Co2+-CO、Ce3+-CO和Cu+-CO。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。可以解释的是,在低温下,NO和CO发生竞争性吸附,NO优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一些金属阳离子上,覆盖一些活性位点,从而抑制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。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,一些吸附的NOx与气相中的CO直接反应,而一些则直接解吸或分解。此时,一些CO可以与活性氧直接反应(O2–(ads)→ O-(ads)),导致催化剂表面活性物质的还原(H2-TPR结果以相同的方式解释),同时产生大量的氧空位(Cu+-O-Ce4+、Cu+-O-Co2+、Cu+-O-Co3+)。


image.png

图2在25-500°C的I-CuCo-CeO2或H-CuCo-CeO2催化剂上吸附NO(500ppm)和/或CO(1000ppm)的原位DRIFTS:(A,B)NO吸附;(C,D)CO吸附;(E,F)NO+CO共吸附


u=843173776,2297260039&fm=199&app=68&f=JPEG.jpg

1.png

猜你喜欢

  • 暂无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

扫描二维码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

客服(订购)热线:18893790697 扫描微信 656823624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Leeyo931201
咨询仪器,傅里叶红外,配气仪,烟气分析仪,尾气路检仪
我知道了
傅里叶|配气仪
微信号: Leeyo931201
咨询仪器,傅里叶红外,配气仪,烟气分析仪,尾气路检仪
一键复制加过了
18893790697
微信号:Leeyo931201傅里叶|配气仪